欢迎访问硕博原创论文网!
法律论文

浅谈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法治工作建设

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法治经济。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作为一级经济组织和社会单元,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壮大,承建的工程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加,企业运行法律风险也日益增大。因此,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准切把握“十一个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坚持依法合规经营管理,完善法律风险应对机制,切实提升法律合规管理水平。

一、围绕中心任务,推进全面普法

1.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普法规划。在企业范围内成立“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职责。同时认真制定企业“七五”普法规划,明确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细化六项主要任务:一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二是突出学习宣传宪法;三是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四是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五是深入学习宣传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六是深入学习宣传规范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明确普法对象和要求,强调工作措施和组织领导。

2.强化保障措施,健全协调机制。健全普法宣传教育协调协作机制,发挥好企业法务、党委宣传等部门的作用,加强与组织人事、纪委、工会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统筹协调、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深入挖掘传统宣传载体的内在潜力,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平台,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运用,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同时通过开设“法治微课堂”、创办《法治简报》等形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此外,企业每年专门拨付一定经费用于邀请专家授课、购置法律书籍、制作宣传图牌等,为开展普法工作提供必需的经费保障。

3.利用多种载体、确保落实效果。一是通过企业内部《法制简报》,通报每季度“四项法律审核”情况、诉讼案件情况,摘录重要法律法规,分析典型案例,增设法律合规专栏宣传合规管理制度;二是通过企业微信公账号开设法律合规微课堂,发布《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建筑法》、《宪法》、《知识产权法》等,进行重点法律条文解读,加强企业有关制度的宣贯,让全体员工知法知规;三是利用周交班会、责任成本分析会、年中工作会等,进行风险防控宣讲,对有关案例分析讲解,强化全员的法律意识。

二、强化制度落实,推进合规管理

为加快提升企业合规管理能力,全面实现“大合规”,企业坚持贯彻落实合规管理制度要求狠抓合规工作落实落细,将合规管理融入中心,精心部署,力促达到全员合规、全流程合规。

1.完善法律合规机构,健全法治工作队伍。在全企业范围内成立合规委员会,由企业总法律顾问担任企业首席合规官,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在企业各业务部门、各基层项目部管理单位选拔任命兼职合规官,负责各业务部门、各基层项目的合规管理工作,切实推进企业各项合规管理制度落实落地。同时,为了加强法律事务机构后备人才队伍的培养,切实发挥企业法律事务机构的作用,通过制定法律人员招收及培养计划,鼓励法律专业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报考法律职业执业资格,对取得相应法律执业资格的人员给予人才补贴,提高法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优化企业管理制度,推进制度贯彻落实。一是建立完善制度体系管理办法。对制度管理分工及职责,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制度的审核、发布和存档等予以明确。二是梳理现行管理制度。对发现的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着力加强和优化制度建设,积极开展企业管理制度“立、改、废”工作。组织对现行有效制度进行梳理评估,更新建立企业有效制度文件清单。坚持每年统计更新一次,确保企业有效制度文件清单完整性、有效性。

3.抓好合规管理宣贯,保证制度执行到位。一是分重点、分类别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专兼职合规官、高风险岗位人员及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合规培训、制度培训,通过多形式的宣贯,有力提升全员对合规工作的认知度和理解度。二是重视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对已经发现的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严格按照企业管理规章制度要求惩处,能整改的强化整改,力求整改到位,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三是强化监督考核,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企业各职能部门要强化管理活动过程监督,通过监督检查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三、强化风险防控,降低诉讼频率

1.强化前期防控。一是强化法律风险前期防范和中期控制。坚持以规章制度、重要决策、经济合同和授权委托书四项法律审核制度为法律风险事前防范的关键抓手,同时建立与审计、财务、纪委等部门的协同监督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监督效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二是提高企业全员法治意识。由企业总法律顾问牵头,组织法务部、外聘律师到企业所属新开项目单位开展风险内控、合同管理、诉讼风险及应对等内容的法务工作培训。利用新员工培训契机对新员工进行法律风险防范宣贯。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依法合规管理“行”与“止”20条向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干部进行宣贯,全面提升企业职工的法治意识。

2.突出合同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体系,设立合同管理委员会,负责领导公司的合同管理工作,研究、决定合同管理的重大问题。企业法务部门为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各项目管理单位以及与合同签订的相关部门配备兼职合同管理员,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与分类专项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形式,使合同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二是严把企业经济合同法律审核关,制订合同审核流程及图板,下发至各项目管理单位上墙张贴,增强直观效果。凡没有经过企业各个部门会签的合同,财务部门可以拒绝付款结算,有效防范风险。三是在对分包队伍、材料供应商结算过程中,认真审核代理人的代理权限,结算单加盖法人单位印章,防止因无权代理、超越权限代理发生推诿扯皮现象。

3.注重化解案件。一是为了防范诉讼案件频发,企业需定期对债务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对于可能起诉的债权人,统筹协调资金优先偿还。特别是针对发出律师函、催款函的债权人,法律事务部高度重视,督促、协助欠款的项目管理单位积极与其沟通,化解矛盾。二是在案件管理方面,建立诉讼案件管理办法,根据不同的案件性质,采用不同的应诉策略,积极灵活处理已发诉讼纠纷。对于诉讼案件,及时启动预案,抓牢事后补救,严防企业损失扩大化。在处理诉讼纠纷案件时,注重对案发原因进行分析,坚持“办理一起诉讼案件,查处一个管理漏洞,提出一项法律意见,进行一次法制教育,消除一批纠纷萌芽”的原则,及时将整改意见传递到生产一线,堵塞漏洞,强化管理,达到事后补救的目的。

作者简介:张娜娜;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江苏工程有限公司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