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硕博原创论文网!
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受到更多的重视,由此,以“自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教师的青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情感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能力的成长和身心的发展,语文教师需要秉持自主的思想,在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以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引言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讲授式和填鸭式。一方面,教师对学习过程起着支配作用,而使学习者在被动的状态下,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不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另一方面,它也与新的课程改革思想相适应,因此,要积极寻找新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文章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语文自主性进行了探讨,并就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自主学习模式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都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进行学习,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的行为都是被安排好的,不是学生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让学生去预习、去抄写生字词,学生就去抄写,教师让学生去做阅读练习,学生就去做,教师让学生分析课文句子,学生就去分析课文句子;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好语文基础知识,但是对于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和思维能力是不利的,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自主学习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相关的知识,让他们有学习的热情,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他们会对自己所看的内容理解得更透彻,印象更深刻。其次,自主学习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让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上升。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长期有效的自主学习能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有重要的意义,能极大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掌握所学知识。对于小语文教学来说,学生在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后,他们就会在教室上课前去预习下节课要讲的内容。

例如,在上新课文时,他们会提前预习,把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出来,让自己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流畅地读好课文,帮助自己理解课文的意思。在教师要进行测试时,他们就会去复习所学过的知识,让知识在自己的脑海里更加牢固,帮助他们在测试时取得好的成绩。此外,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还会让学生去主动学习语文课外知识,去主动应用语文知识,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贮备,锻炼语文实践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一)丰富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大多数的课堂教学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例如“演一演”。教师从课本中选取了一些有个性的故事,并通过学生的表演来调动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演一演”,然后让没有参与表演的学生进行投票,投票最多的人将会成为“演一演”的赢家。教师可以向学生赠送礼物,也可以鼓励参与“演一演”活动的学生。在整个教学的全流程中,学生不仅要对文本有一定的了解,要做到文字的修改,要通过对学生的协作和自我学习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教室里的一些事情也可以在学校以外进行,比如查找资料,外出游玩等等。通过朗诵古典诗歌,加深学生对所读的知识和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历史资料,例如:人物、背景等。既然这些资料都是由教师提供的,不如让学生自己在上课时或是下课之后自己翻阅,以便了解作者、背景、思想、情绪等,从而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而让学生自己来摸索,也是一种很好的磨练方式。当你读完一段文章之后,你可以让你的孩子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课堂,欣赏一下课堂上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能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下来,让视野变得更加广阔。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让他们处于不需要教师和家长监督,也能自己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状态,这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定期给学生布置自主学习任务,例如,在每次上新的课程内容时,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养成自己主动预习,主动学习的习惯。其次,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自主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学更多的知识,让他们能够合理有效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提升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也要加入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在上课时可以根据所讲授的内容来给学生安排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要适度地参与,在学生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意见,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有序进行,帮助他们逐渐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自主学习还可以借助相应的教学工具来完成,例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自主学习,收获更多语文知识。

(三)组织小组,引导学生开展合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精神和合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技巧,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组织小组活动和讨论。例如:在学习《观潮》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发言。最后请其他同学就此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请老师点评。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发挥出引导作用和组织作用。例如:“大家说得都很好!”“老师认为作者是怎样写出观潮时那种气势的呢?”等等此类问题都需要由教师来提出并回答。当然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还能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从而达到预期目标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小组内部进行开展和讨论。例如:“我们来学习《观潮》一文有什么感想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作者在文章中写了什么样的景象?”“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等等之类问题都可以由小组讨论来解决并最终达成共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和企业对于用人要求和标准越来越严格的当下,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和关注。为了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就要采取各种创新措施和手段,通过情景教学和课后实践等方式,让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成为知识的主人翁。

参考文献:

[1]王育宏.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20(06).

[2]赵倩.让课堂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2).

[3]李莹莹.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学教育,2020(05).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