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硕博原创论文网!
建筑论文

公共卫生安全影响下探析空间设计

摘要:随着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人们越来越重视空间与安全的关系。城市空间布局、密度等方面受到人们的关注;居家时如何更加合理的分隔室内空间、改善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也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虚拟空间——网络信息的传播以及资源共享也倍受瞩目。因此本文拟从城市空间、住宅空间、虚拟空间三个方面切入,浅析当下空间设计与公共卫生安全的关系,以期影响(或指导)当下的(公共)空间设计。

关键词:设计与安全;城市空间;室内空间;虚拟空间

作者简介:陶琰妍;兰州财经大学

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在最严重的时期,全球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处在隔离状态,我国大多数城市也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政策。在家居家隔离、在外保持社交距离、关注此事件最新动态,成为特殊时期居民的重要生活准则。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人们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如一些孩子出现了焦虑,一线医护人员压力过大、精力透支;一些创业人员因在此期间破产,产生了抑郁倾向。这些现象传达的不但是如何应对危及生命安全的流行性传染疾病,而且还隐含着其他安全问题,如心理安全。因此我们作为设计研究者,需要重新审视城市空间、住宅空间以及虚拟空间一系列的设计,并且就这些设计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对人们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一、空间设计与心理安全

空间设计与心理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就曾运用各种方法来矫正视觉错觉。有关理论研究也可以追溯到18-19世纪,如赖特的草原风格,考虑到人内心的安全感,在建筑中强调保持材料本色,修建了的低矮屋顶和宽阔突出的屋檐。19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陆续进入重工业时期,城市环境空间遭到严重的破坏,环境的恶化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如今,人们越来越了解到,人的心理健康与空间的关系犹如鱼和水一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任何时代都值得深入研究。

所谓的心理安全,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他还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安全感对于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飞速发展,同时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倍感压力。据调查,许多人都有“焦虑感”的存在,这些“心理问题”的一方面来自于自身个体抗压能力的强弱,另外一方面则与人们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处于不同环境空间中,人的心理和行为也会有所不同,可以说环境空间、心理、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环境空间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状态,人们的心理状态则决定了他们的行为举止,从而引起一些列的社会现象。所以,环境空间与人的心理及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20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中指出:病人的心理康复需要一个过程,很多隔离在家的群众时间长了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病亡家属也需要心理疏导“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动员各方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构建各个群体的心理安全防线,不仅有助于个体身心的良好发展,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呼吁改变周围环境空间给人以舒适安全感,是我们作为设计研究者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空间设计与安全

(一)城市空间设计与安全

城市空间的设计,在我国古代《考工记》中就有所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其意思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的道路宽九条车轨,东边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考工记》提出了对于城市空间规划的概念,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功能布局。

同样在建筑空间布局中,应对突发卫生事件也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19世纪中期,公共健康改革在欧美地区展开,主要是州或市政机构采取行动改善卫生,包括城市的排污、供水、拆除平民窟等,之后伤寒、霍乱病等病情明显得到了改善。20世纪60年代,规划领域内的专家们开始反思城市规模下的健康问题,美国许多高校也开设了公共卫生与城市规划的联合学位,支持多学科交叉研究。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的“卫生城市”评比涉及许多方面,许多城市相继制定了评价指标体系。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更是给我们这次防疫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

突发卫生事件是对城市设计规划的全面考验,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密度等方面的合理规划,可以对突发卫生事件防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空间布局,是指建筑与各种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空间分布,它们的外部空间和位置、形状最能代表城市空间环境的布局形态,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从传统的同心圆模式、多中心模式、扇形模式到通过上述模式衍生出来的其他城市空间布局,这些空间均在探索布局上的合理性。因此城市空间布局对居住在城市人群的各种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以此次事件中的火神山医院布局为例,火神山医院位于武汉市的郊区,根据国家气象局数据显示,武汉市以东北风为主导风向,火神山是处于下风带的地区,而且西南面向水域,起到城市污染隔离带的作用;交通也十分便捷,方便运输工程建设所需要的材料;地形平坦,便于大规模的施工。医院位置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为缩短时间以及保护城市主体减少感染风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通过此次事件我们发现在城市空间布局中预留应急医疗隔离区十分有必要,为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将可能造成的危害减到最小,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

2、城市人口密度

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与人口密度息息相关,城市不同规模和密度疾病传染的速度也有所差异,虽然城市人口的密度和聚集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污染、疾病等负面影响。

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的同时也会使人们产生一些心理疾病。人口密度提升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生存质量的下降,个体在群体的比重不断下降,大城市中人口密度过高,加快了城市生活节奏,由此更容易产心理疾病。因此,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善人口密度,注重城市生态平衡,有助于降低污染,疾病等负面效果的传播。

(二)住宅空间设计与安全

住宅空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此次特殊时期“宅”贯穿始终,住宅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时在此次事件中我们也不乏听到类似“聚集性病例”的说法,因此家庭住宅、室内空间的设计对我们自身的健康影响很大。

此次公共卫生事件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长久的隔离居家带来了新的空间需求,如远程办公、网课学习等,原本以居住为主的家庭空间显得捉襟见肘,而且从健康出发,非常时期居家需要锻炼、晒太阳、通风等需求亦随之增加。因此我们住宅设计应更加具有应变能力。

住宅设计的核心设计理念就是设计生活,在住宅空间设计上,要加入应对卫生等突发事件的举措。如强调住宅空间的通风换气并制定严格的标准。住宅空间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单元,它在卫生安全方面的设计保障了人们近距离接触空间的底线,决定了城市,乃至全国的基本建设与卫生健康。新时期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相应的我们的居住环境也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住宅空间的设计应该更深入的研究。

(三)虚拟空间设计与安全

虚拟空间——网络作为新兴的社会信息传导的中枢,与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相比除了海量信息涌现外,也有很多潜在的安全问题。网络信息传播的过程更为复杂,不再是单一的扁平化的传播,而且形成了更多纵横交错的立体的传播模式。网络空间的优势显而易见,如人们有更多的发言和对话的机会,能够与世界范围内的人们有互动的机会等,但辩证的角度来看,这些优势也可能演变成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如关于此次事件的不实信息被无限放大引起社会恐慌、碎片化式消遣阅读占用了大量的资源等。

在这个特殊时期人们为了减少接触,避免人群聚集,各类型的产品销售以及服务也转变成了线上经营模式。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性、对电子产品的使用率都有所增加,线上学习、办公、购物等功能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异军突起,尤其是直播模式为人们几乎是“零时差”将信息传达给人们。如自1月21日起,央视新闻将此次事件情况实时传达给人们,在新媒体平台发起“火神山、雷神山建设”施工现场24小时直播,观看人数最多的时候有6000万网民同时在线“云监工”。

与以往的网络空间不同,之前大多数人们在社会事件面前大多是围观心态,而这次的公共卫生事件,涉及到每个人的安全,加上网络平台的低门槛和使用方便,每个人都成为了疫情风险的传播者和定义者。但一些阅读者因为自身的个体差异、经验等情况不同,从而不容易分辨真假信息;亦或有些人过度关注此事件信息,大量阅读网络上的不实信息,从而陷入焦虑,引发心理问题,严重者则产生自杀倾向。

因此,网络空间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空间”。如何使人们辩解网络信息虚实从而减缓焦虑、恐慌等安全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很多政府机构、传统媒体都已入驻新媒体平台,因此由这些权威机构、媒体直接发声,给予准确的信息和积极态度,科普风险专业知识,减少社会恐慌,稳定情绪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三、结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对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空间提出了挑战,从新定义了人们的空间需求。城市空间、住宅空间、虚拟空间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在突如其来的挑战中,它们的联系更加密切。同时,空间也不只是人们的生存环境,可以把空间理解为一种工具,通过空间影响社会关系,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不但给人们敲响安全的警钟,而且也给了设计工作者更多的思路和空间,如何通过空间设计提供更多层面的安全防护从而促进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的质量,将是我们在这场突发卫生事件中的收获。

参考文献:

[1]赵上乐.基于心理安全的长春市高架桥下部空间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6.

[2]赵丰,于桐.战疫情、抚创伤[J].经济,2020(04):95.

[3]张俊辉.“营国制度”中“国城”的道路体系模型推演[J].文博,2020(02):42-48.

[4]“因疫而思——未来健康住宅的探索”主题沙龙[J].当代建筑,2020(05):6-11.

[5]陈小岑鸟,黄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风险传播的特点及启示[J].新闻传播,2020(23):4-6.[6]同4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