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硕博原创论文网!
历史论文

论北宋东京城瘟疫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北宋东京城属于瘟疫高发地区。,这与开封城的人口布局、环境卫生和自然灾害等有密切联系。当瘟疫爆发时,开封城以政府救治为主,社会各阶层都参与其中并采取了较为积极的应对措施,社会民众的防疫思想也逐渐发生改变,这为中国古代的瘟疫防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北宋时期;瘟疫;城市

作者简介:缑帅华;河南大学历史系

北宋的城市之间规模发展差距很大,不同级别和地域的城市发展状况不可一概而论。东京城作为北宋的都城,城市规模和城市功能的数量相比其他城市就更为突出。但在城市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表面之下,疾病往往与其相伴而生,根据《宋史》记载,仅仅是开封一城在北宋就发生过十一次瘟疫,即使在中国古代也属于相对高发地区。本文通过对北宋瘟疫发生的原因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进而论述宋代城市的疾病流行状况与防疫制度造成的影响。

一、瘟疫发生的原因

根据统计北宋都城的瘟疫发生次数较多,而东京城瘟疫主要发生在夏季,我认为瘟疫在都城频频发生有城市人口、自然灾害以及具体治疗措施等原因。

第一,北宋时开封城承担了更多的城市功能和人口负担,可以说是当时的超级大城市。北宋都城城市功能的圈层式分布特征使人口集中于内城,且人口流动量大。《太平寰宇记》中提到太平兴国年间,开封府户数是178631户;熙宁年间又降至167194户。因此东京城的常住人口和周边的驻军汇聚在城市,再加上唐以来坊市制度的松散,最终导致东京城瘟疫更加容易发生与传播。

第二,北宋东京城的城市环境卫生与其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状态并不相符,主要有侵街、排污和垃圾堆放等现象。北宋开封城的居民并无明显的公共卫生意识,它对环境的破坏直接导致了旱灾、水灾、火灾等危险的发生,进而增加了瘟疫在开封城内的发生概率和传播速度。

第三,宋代城市的发展对空气污染和自然灾害有很大影响,这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瘟疫的发生。根据《宋史》记载,北宋东京城瘟疫的发生主要有沙尘暴、饥荒以及干旱三个原因。同样以太宗朝淳化三年为例,“三年六月丁丑,黑风自西北起,天地晦暝,雷震,有顷乃止。先是京师大热,疫死者众,及北风至,疫疾遂止。”[1]“黑风”即沙尘暴的形成需要气压差和沙源地。由此可见除了人口聚集、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自然条件也是高温天气和干旱的诱因,从而导致瘟疫频发。

除此之外,宋代医疗水平尚未发展到非常高的水平,错误的药方和治疗手段反而导致瘟疫的再次传播,扩大影响范围。例如嘉佑五年“夏五月旱,京师大疫,贫民为庸医所误,死者甚众。”元佑八年“五月,汴京大疫,朝廷差使臣逐厢散药,但病者妄请,医者妄散,饮药者多死。”[2]可见宋代城市瘟疫的爆发与城市内的人口活动联系紧密。

二、不同社会阶层的应对措施

北宋东京城作为都城,自上而下的社会阶层在瘟疫爆发后都会做出较快的反应,主要是以官僚和政府为主,结合地方乡绅、民间医家以及普通民众等社会力量对瘟疫进行控制。

首先是官僚阶层和中央政府的应对方法。淳化三年开封城的瘟疫发生时,政府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宋太宗在瘟疫发生后,及时颁布了《太平圣惠方》,利用当时的最新医学成果进行防治和科普;同时派遣太医诊治病人,并拨款救济,整个官僚阶层和皇帝都非常关注瘟疫的防治。北宋东京城发生的其他瘟疫也基本按这种方式应对,后来又逐渐建立起城市医官制度。

其次是其他社会力量的应对措施。民间医家有庞安时,他在北宋咸平三年著书《伤寒总病论》,认为温病和伤寒是两种不同的外感热病,并提出了伤寒与温病分治的主张。他在书中还谈到了预防疫病的药物,如屠苏酒、务成子萤火丸、辟温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儒医,如元祐八年,东平隐士董汲撰《旅舍备要方》一卷、《小儿斑疹备急方论》等,保存了一部分瘟疫防治的措施,广泛应用于民间的救治。

相比之下,最底层的普通民众则会更加恐惧和惊慌,在“景祐五年,袁氏染疾而毙已三日矣,尚未殓也。”他们会采取逃避、隔离和迷信等手段,甚至遗弃亲人。但由于受到政府的引导,部分普通民众也已具有寻医问诊,正视疫病的意识。

三、瘟疫对城市及其居民的影响

东京城里瘟疫的传播导致了大量民众的死亡以及次生灾害,但也正是瘟疫的肆虐使官僚阶层和普通民众都意识到了防治瘟疫和其他疾病灾害的重要性,不仅对城市卫生环境进行了改善,还使城市民众的疾病观念发生了诸多改变,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应对城市防疫问题。

由于宋代东京城瘟疫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卫生管理问题和高温天气下的人口聚集,北宋政府长期以来颁布各种政令以改善开封城的居住环境。这一时期社会保障方面也逐渐完善,北宋前期,从宋真宗天禧年间开始官府经常出钱并由寺庙主持下葬随意暴露在城市里的尸体;到了徽宗崇宁三年,漏泽园在城市中普遍建立起来,不仅保护了城市环境,在瘟疫发生时显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天气和人口活动等原因,东京城中的瘟疫频频爆发,以当时北宋的医疗水平来说很难避免。但是北宋政府一直关注于城市环境卫生的改善,在中央和地方设立医药局,因此瘟疫等疾病的发生又推动了北宋各阶层应对疾病的积极探索。

其次,瘟疫的频频发生对宋代医学水平的提升和普通民众防疫思想的转变有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民间以巫医巫术和迷信等方式避免瘟疫殃及自身,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寻医问药等手段才是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并且在民间开始有日常服药以预防夏季高温所带来的种种疾病的习惯。宋代民众的防疫思想表面上看与前代并无太大不同,但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其防疫思想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北宋民众关于疾病的新观念对北宋东京城的防疫制度有重要影响。

四、结语

城市的发展往往与疾病相伴而生,北宋东京城就是一个贴切的案例。由于北宋开封城人口众多,城市规划不合理,同时城市居民缺乏环境保护和卫生意识,再加上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对生存环境的破坏,瘟疫的爆发也就有依据可寻。但在瘟疫爆发时,从上到下社会各阶层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疫情防治之中,官府的经济支持、派遣医官积极诊治,以及乡绅阶层的捐钱捐物和赈济灾民等方式同时发挥作用,为瘟疫在城市中的控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产生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北宋东京城的瘟疫防治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力量,再辅之以社会各阶层自发的积极措施。因此不仅是北宋政府参与其中,社会民众的参与和长期的环境条件的改善、城市的合理规划以及大多数人的防疫思想的转变同样重要。北宋时期的东京城作为都城,其瘟疫防治措施的反应速度和财物投入也许是当时其他城市无法比较的,但它的防疫思想依旧值得借鉴。

注释:

[1]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06《物异考》,第2407页。

[2]龚胜生刘卉:《北宋时期疫灾地理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2](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3](元)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