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硕博原创论文网!
医学论文

浅谈中西医之异同

摘要:医学的发展,从公元十四世纪形成的生物医学模式,到如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各学科各领域之间正在不断交汇,互相取长补短,中医与西医亦如此。以强调人体的统一性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篇文章主要浅谈了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相似和差异之处。

关键词:中医;西医;异同

作者简介:张育珩;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

在现代医学蓬勃发展的同时,以“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为理论体系的传统中医也在不断发展。西方理论善于通过提出模型总结因果关系。中国传统中医则更有整体观点。中医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中医辨证先辨阴阳。阴阳互根,阳病可以调阴,阴病也可以治阳。知晓阴阳在中医里的意义,才更清楚五行在大自然的象和在人体内的对应部位,中医讲究取类比象,认为人体自成系统,人类自身和整个世界万物就是一个整体,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中西医的差异之一在于,中医是人们运用感觉器官直观感受人体变化而建立起来的,如通过把脉(阴阳的表现形式)来感知患者的身体状况,西医则纵向深入地探究局部的病理生理现象,且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仪器的检测,讲究客观的证据,如用心电图来评估心脏的功能,用血液里各种物质的浓度评估各脏器的功能。中医的宏观性体现在于其广泛的横向研究,例如《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最初并未深究青蒿这一植物中真正有治疗效果的是哪一种物质,只是记载了它的功效。人们是通过后来西医的思维,从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才真正明白了青蒿可以用来治疗疟疾的原因,由此可见,中医之“横向研究”与西医之“纵向深入”可以相辅相成,中西医结合存在巨大的潜力。再者,从青蒿素的发现可以看出,中药在中医治疗中,是对抗疾病的有力手段,也是医学前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而对中药严谨科学符合伦理学的药物验证,在中医的进一步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最初民间流传的治疗食道癌,肝癌等癌症的秘方,竟然是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是公认的毒药。然而在经历多轮科学谨慎的试验之后,发现砒霜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效果最好,最终这种药物在合适的浓度下才被真正广泛地应用于癌症的治疗。由此可见,对中药的验证,就是对药物治疗的不断精准化要求。

中医与西医有相似之处。例如中医里的望闻问切与西医里的视触叩听,中医里的癝疠与西医里的淋巴结,中医里的祛邪与西医里的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中医里的扶正和西医里的增强免疫力保护机体组织,都是相似的概念。但与注重局部器官功能的西医不同,中医讲究器官之间的合作,更注重整体。例如在西医中,呼吸是只与肺有关的,而在中医领域,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肾脏也参与“气”的调节。肺失宣降会累及肾,肾阳不足又会导致肺的水肿,最终导致肺肾同病,所以中医里治疗肺部疾病往往还会调节肾纳气的功能。又比如在西医里,痰的生成是由于呼吸道受到刺激而分泌的液体,是局限于呼吸道的;而在中医里,痰有生成和贮存的地方,肺是生痰之源,脾是贮痰之器,因此中医里痰湿疾病不只是肺的问题,还会考虑健脾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正是由于中医对于整体的概念,使得中医对治疗慢性病方面,可能更优于现代医学,加之中医的食疗,药浴,针灸和推拿等,可以更好地从整体上调理人体的气血,在某些方面比西医治疗更胜一筹。此外,中医注重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辨病”不同,中医的“辨证”是从人体这个整体的角度,通过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等多方面了解所得出的对疾病概括性的总结,同一“证”可对应多种不同的病。在之后的发展中,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结合将有利于人们对疾病的更准确认识。

中医和西医是源自中国和古希腊古代医学分别发展而来的,两者有差异,亦有相通之处。中医对生命的认识,属于整体统一、局部定位、相互协调的实证。是通过对生命长期观察体证后,总结出了“人体健康首先是受天地气机变化的产物”,即万事万物与生命体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可以通过中草药,针灸,刮拔,推拿调理人体内的经络脏腑,精神气机来表达。西医发展而来的解剖学,诊断学等基础知识为中医做出了铺垫,而在多因素导致也的慢性病的治疗上,中医把人体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像西医里只单独攻克病变器官的概念,可能对临床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中医和西医也许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像发现青蒿素以对抗疟疾一样,为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更有利于患者预后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

热门期刊